博弈遊戲公司合法新時代的“制度頌”與“治 作者:威力彩娛樂城 2020 年 4 月 26 日 香港六合彩新時代的“制度頌”與“治理賦” ──簡明而鮮明地理解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主要內容施芝鴻 2019年11月25日08:26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的“制度頌”與“治理賦”核心觀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是禮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一篇“制度頌”,是謳歌我們黨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篇“治理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盛大慶祝活動之後舉行的。這次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國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通過的《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這些關系我們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同我們每一個基層黨員、幹部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新中國70年盛大慶祝活動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構成了強烈的因果關系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包括氣壯山河的閱兵式、群眾遊行、天安門廣場文藝晚會等,是向黨內外、國內外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化,即“禮贊新中國、奮鬥新時代”;那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則是向黨內外、國內外系統揭示了我們黨和國家、我國人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偉大成就,特別是取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大奇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充分揭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上所講的“中國人民為什麼一定能”“中國為什麼一定行”的國家制度原因和國家治理原因。所以,我認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是禮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一篇“制度頌”,是謳歌我們黨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篇“治理賦”。 19411113134,澳門迎尚酒店可以簡明而鮮明地理解和記住《決定》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極為重要,也極為豐富。那麼,怎樣才能把握這次全會精神和全會《決定》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呢?我精心提鍊概括了一個便于大家記憶和傳播的11位數的手機號碼,可以簡明而鮮明地理解和記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主要內容。 這個手機號碼就是,19411113134。“194”就是縮寫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標志號。後面緊跟著的“三個一”:其中第一個“1”就是標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98年歷史上、新中國70年歷史上,第一次以研究堅持和完善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這次會議既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召開的,又是在我們黨和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其中第二個“1”,就是標明:這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第一次全面總結、系統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制度奧秘、治理奧秘。有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作保證,有我們黨和國家現代化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其中第三個“1”,就是標明: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決定》,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政治宣言書,它深刻論述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決定》的精髓要義可以概括為4句話:第一句話是堅持制度優勢、優化治理體系;第二句話是完善制度集成、提高治理效能;第三句話是堅定“四個自信”、推進“兩個革命”;第四句話是嚴格遵守《決定》、不折不扣執行。就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國人民現在所幹的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件大事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系統地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一家幹成過。所以,把這件大事做好了、做成了,不僅具有重大的國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這個手機號碼的三個“1”之後,緊跟著的是“1313”這兩個“13”。前一個“13”,就是標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集中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包括“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局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等等。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當下中國所展現的“中國之治”同目前“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雄辯地證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蹟。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這兩個“13”中的後一個“13”,就是標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闡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制度體系,是由13個方面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比如,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等。堅持和鞏固好、發展和完善好這13個方面的制度或制度體系,完成好與之配套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和舉措,必將有力推動我們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這個手機號碼的最後一位數是“4”,這標明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最後一部分提出的:確保本次全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全面落實四件大事。 要切實抓好的第一件大事是制度執行。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執行;對制度最大的殺傷力就是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這實際上是各種形式的不執行。上海市的垃圾分類工作為什麼做得好?就是因為全市2400萬常住人口行動一致地堅決執行、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垃圾嚴格分類制度。一項在許多人看來根本辦不到的事情,在上海硬是辦到了,而且越辦越好。這表明: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制度的生命力在執行”有多麼重要! 要切實抓好的第二件大事是加強制度宣傳教育。建議大家在認真學習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基礎上,自覺聯系工作實際和生活實際,911娛樂城講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關于中國制度的生動故事,讓中國制度、中國治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要切實抓好的第三件大事是把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把那些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好,能嚴格遵照制度履責和行使權力,開展工作的能力和社區治理能力強的社區黨員、群眾,選拔到我們社區和居委會領導崗位上來,讓他能更好地為民服務、造福百姓。 要切實抓好的第四件大事,就是要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和本次全會《決定》向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這就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這是黨中央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出的重要課題。對于國家治理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這兩個方面的制度,誰最有發言權呢?那就是作為我們國家主人的人民群眾,在城鄉、社區,就是我們社區的黨員、幹部和廣大居民群眾。我們大家都要以主人翁精神,結合認真學習領會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把這個重大課題回答好。 (作者為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張務鋒 2019年11月25日08:22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河南省考察時強調,“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的文章”。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水果盤遊戲下載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構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 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糧食產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基礎性強、涉及面廣,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對于構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頭等大事、端牢中國飯碗的客觀需要。作為有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對世界也是一個巨大貢獻。還要看到,中國人吃飽飯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的事,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糧食產業經濟涵蓋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對糧食生產具有反哺激勵和反饋引導作用,對糧食消費具有支撐培育和帶動引領作用,是糧食供需的“蓄水池”和“調節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上,要持續做強糧食產業,提高其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築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其二,華克電子遊藝場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是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好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實選擇。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將糧食產業發展融入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之中,有利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增加對地方發展的貢獻,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有利于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拓寬增收渠道,助力脫貧致富奔小康。 其三,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做好做活糧食這篇大文章的有效途徑。當前,糧食供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品種階段性過剩和個別品種產不足需並存。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糧食是篇大文章;糧食收儲制度的改革完善,為加快糧食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隨著玉米價格形成機制的理順,市場流通更趨順暢,開寶電子遊藝場玉米加工業全面激活,達到了“一招活、滿盤皆活”的效果。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加快改善供給結構,做到全程優質、全鏈提升,為城鄉居民提供質量可靠、品種多樣的糧油產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 遵照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部署要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連抓三年、緊抓三年”,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做法。概括起來,就是聚焦“一個目標”、服務“兩大戰略”、堅持“三鏈協同”、建設“四大載體”、實施“五優聯動”。 ──聚焦“一個目標”。堅持“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明尼蘇達灰狼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全國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達到2.3萬戶,2018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產值超千億元省份達到11個,其中超過2000億元的有6個;全國各類涉糧企業實際加工轉化糧食5.5億噸,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83%;一批骨幹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一批新技術釋放新動能,一批特色園區實現集聚集約,一批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高。 ──服務“兩大戰略”。一方面,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動糧食供求平衡向更高水平躍升,著力防範化解糧食領域重大風險,為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強力支撐;另一方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糧食精深加工轉化,加速產業鏈條向兩端延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糧食生產第一大省黑龍江省,堅持質量興農調優“頭”、接二連三壯大“尾”、勇闖市場做強“銷”、千方百計促農“富”,加快建設綠色優質安全糧食產業基地。“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市”五常市抓源頭保品質、抓營銷強品牌、抓產業增效益,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稅源增加、消費增信、品牌增值。 ──堅持“三鏈協同”。推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一是延伸糧食產業鏈,因地制宜實施“建鏈、補鏈、強鏈”,推廣產後服務帶動、精深加工主導、商貿物流引領等模式。二是提升糧食價值鏈,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打造糧食供應鏈,“點線面”統籌布局,抓住關鍵節點,補齊薄弱環節,構建高效便捷的糧油供應網絡。“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範市”山東省濱州市,突出高點定位、龍頭帶動,產業鏈延伸拉長實現“全”、價值鏈融合提升實現“增”、供應鏈優化升級實現“新”、產業集群集約集聚實現“強”、種植結構調整實現“優”,糧食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加工轉化量達到本地糧食產量的4倍。 ──建設“四大載體”。抓好優質糧食工程、示範市縣、特色園區、骨幹企業建設,形成多點支撐、整體發力格局。一是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中央財政三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近200億元,帶動地方財政和社會投資450多億元,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和糧食質檢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中國好糧油”。二是支持一批示範市縣,突出特色、彰顯優勢,創造先進經驗,發揮樣板作用。三是依託糧食主產區、特色糧油產區、糧食重點銷區、關鍵物流節點,建設一批糧食產業示範園區。四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行業帶動力的骨幹企業和成長性好、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河南省布局六大糧食產業示範園區,大力發展主食產業化,“中原糧倉”轉變成為“國人廚房”,加快邁向“世人餐桌”。“全國主食產業化工程示範市”漯河市,實施重點企業五年倍增工程,聚焦主業、招大育強,特中求優、優中求強,食品工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 ──實施“五優聯動”。著眼“優糧優產”,引導支持糧食種植結構優化、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著眼“優糧優購”,通過信息引導、產銷對接、信貸協調等服務,實現“好糧賣好價,豐產又增收”;著眼“優糧優儲”,leo娛樂城電腦版推廣綠色儲糧技術,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著眼“優糧優加”,優化產能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糧油產品適度加工;著眼“優糧優銷”,辦好“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推廣“互聯網+糧食”和“放心糧店+主食廚房”等模式,暢通優質糧油消費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加快向糧食產業強國邁進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資源節約、綠色循環,全面把握並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在糧油消費領域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需要,加快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切實做到“四個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結構布局。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減乘除”並用,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統籌推動糧食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全產業鏈發展等模式,放大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支持主產區依託縣域培育糧食產業集群,把產業鏈留在縣域。加強關鍵糧油機械制造自主創新,推動糧油裝備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積極培育國際大糧商,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經貿合作,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第二,更加注重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進一步強化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優質糧食工程列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質量興農重大工程,是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的重要抓手。山東省依託龍頭企業每年訂單收購優質糧食200萬噸,依託糧食產後服務中心減損200萬噸,帶動農民增收30多億元。下一步,要堅持目標導向,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國產糧大縣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全覆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覆蓋面提升60%,產糧大縣糧油優質品率提高30%。強化示範帶動,培育百個典型示範縣、千個先進示範企業合作社、萬個樣板店和一大批知名品牌。做到好事辦好,引導形成“種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收好糧、加工企業產好糧、消費者吃好糧”的局面,把優質糧食工程建成質量一流、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 第三,更加注重“兩個體系”建設,進一步釋放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協同效應。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健全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長效體制機制,提高糧食產業綜合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塑造“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世界先進的創新引領能力和產業競爭優勢。建設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健全完善常態化協同聯動機制,實施糧食應急保障、糧食現代物流、綠色倉儲提升、糧機裝備提升等支撐項目,增強防範化解糧食領域重大風險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動力活力。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進程,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作出相關制度安排。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施糧食儲備安全管理改革,落實各級政府儲備和社會責任儲備,有效穩定預期,切實當好“壓艙石”。創新強化糧食執法監管,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統籌用好優惠政策,“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使發展糧食產業成為興糧之策、惠農之道、利民之舉。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