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蛋白基本上都是中位數,還是很正常的。現在偏低一點,也有它的道理(後來我看到了數據,血紅蛋白125g/L)。我這個病是病毒泛濫的結果。人們在兒時“出水痘”,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傳染病。實際上就是皰疹病毒作怪。人們與這種病毒作鬥爭,往往能夠獲勝,而且產生了具有終身免疫功能的抗體。但是,人的年齡在成長,一年又一年,這種抗體也日益減少。然而,皰疹病毒實際上可能並沒有完全消滅,它可能在身體的某處(比如某神經根處)作極低水平的復制,以至于沒有受到免疫系統的進攻和殲滅,從而潛伏下來。等到有朝一日人們體內對它的抗體消失了,免疫系統又出現一點問題,它就又猖狂反撲,反攻倒算,而且侵害人們的神經系統,引起劇烈的疼痛,這就是帶狀皰疹病。我得了帶狀皰疹病,身體要與它作鬥爭,需要產生大量抗體,這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但是由于前一個星期,我都沒有很好的睡過一個晚上。白天完全沒有食欲,只是靠著一定還要吃飯的意志,強吃了一些食物。“收入”不足而“支出”增加,血紅蛋白的降低一點看來還是能夠解釋的。在知道了我所得疾病不是頸椎引起,而是帶狀皰疹以後,我還是應當更自覺地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這與張文宏先生主張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期間要大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是一樣的道理。帶狀皰症與新冠肺炎都是病毒引起的疾病,雖然這是兩種不同的病毒(皰疹是DNA病毒,新冠是RNA病毒),但畢竟都是病毒,要戰而勝之都需要大量抗體,所以都非常需要營養攝入,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治療帶狀皰疹的辦法,今古不同。古人以不感染為主,收斂水泡。所以希望在二十來天到個把月內,“治好”帶狀皰疹。但是往往留下大的後遺症,就是病毒侵害神經系統,造成人們數月、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強烈疼痛。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病毒的作怪,這是找到了事情的根源。所以,現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每天我所注射了藥物就是抗病毒藥阿昔洛韋。看來這真是一個有名的名詞了。我從未在手機上打過這個詞 ,可是我寫了阿昔之後,自然而然地跳出來洛韋,可見這是字庫裡的詞。阿昔洛韋能夠有效地治療帶狀皰症病毒的感染。其發明者格特魯德·伊萊昂(Gertrude B. Elion)獲得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如果把體內的帶狀皰疹病毒大大壓制甚至殲滅,那就可能不會有至少會減輕造成數月甚至數年的劇烈疼痛的後遺症了。這是現代醫學對付帶狀皰疹的辦法。當然水泡也要管,其實水泡的問題很簡單,只是注意環境衛生,不要讓細菌侵害引起感染即可。有些不明真相的人,經常攻擊現代醫學是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