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支刀-楊冪當眾挖鼻孔 作者:威力彩娛樂城 2020 年 6 月 28 日 第四章 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教師成長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素養之外,尚有基本的專業人格,比如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快樂情緒。教師的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和快樂情緒與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構成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基本要素。第一節教師的主動精神 主動,還是被動,4支刀它使人和人之間拉開距離。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主動精神何以讓某些教師順利地展開他的職業生涯而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成功教師?而那些一直讓自己陷入被動的教師如何逐漸成為不受學生歡迎的學校中的失敗者?一、解釋:創造性執行、生涯設計與自強不息 總有一些年輕的教師,他們在同一年一起進入一個新的學校。他們來到這個地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麼差別,他們都是學校的新老師。可是,一年兩年之後,這些同時進來的新教師逐漸顯示出他們的差別拉:某個教師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而且成為學校教師心目中的好同事;某個教師似乎忽然發現,他已經成為學生最討厭的教師,而且學校的同事和校長因為他的存在而感到不舒服。 一個年輕教師以何種姿態進入一個新的學校,他以何種方式展開他的職業生涯,這實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總有一些年輕的教師,他們在還沒有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究竟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就不以為然地走上了講台,等到他們嘗試了失敗的痛苦經歷之後,才發出悔不當初的感嘆。更可怕的是,總有一些教師,他們來到一個學校,覺得自己與週圍的同事一起做事,一起生活,沒什麼差別。可是,等到他發現有了差別時,竟不知道差別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教師的主動精神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我們在學校教育中所遇到的那些成功教師和我們在文本、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師來看,教師的主動精神至少意味著:第一,善于創造性地執行,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和瑣碎;第二,善于人生規劃或生涯設計,為自己爭取發展的機會;第三,像螞蟻一樣自強不息,遇到任何障礙都不斷尋找新的出路。二、案例 下面提供三份案例:一是同學的差別,這是一個現代生活的寓言故事;二是賜予我控制感吧,這是一個心理學實驗;三是我的成長之路,這是魏智淵老師的自強不息之路。 案例1:同學的差別 有主動品格和工作精神的人,他往往將工作的條令擴展成工作的範圍,這是一個把半徑變成園的過程。 有一個故事,主題是《同學的差別》,這個故事可以視為一則教育寓言,它顯示人的主動性在多大程度上將決定人的命運: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可是一段時間後,叫阿諾德的那個小伙子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伙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終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裡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匯報說,今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來了價格。 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老板把阿諾德叫來,老板說: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匯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口袋,價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板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鐘頭以後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案例2:賜予我控制感吧 有人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將兩只老鼠綁在一起,給它們過電。老鼠當然不願意,不停掙扎。不過其中一只老鼠無論怎麼做也不能逃避電擊的痛苦,遭受打擊成了它的宿命;而另一只則比較幸運,如果它在掙扎中碰巧用爪子按到了一個開關,電擊就會停止。由于兩只老鼠是綁在一起的,另外一只老鼠也可以因此借光緩口氣。但是,很快電擊又會開始,除非再次按下開關,否則折磨將無休無止。但老鼠也是聰明的動物,要不也不會和人類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而沒有被消滅掉。比較幸運的老鼠很快學會用按動開關來避免電擊,而另外那只老鼠,雖然遭受電擊的水平相同,但他的幸運只能源于伙伴的行動,自己對電擊的痛苦卻是無可奈何的。換言之,在兩只老鼠中,一只老鼠知道,只要按動按鈕,就可以逃避電擊;另一只老鼠,對所有的電擊沒有控制能力,只能聽天由命。 最後的結果是:幸運的可以按動開關的那只老鼠在實驗之後皮毛依然光滑,胃口也不錯,很快從過去的折磨中完全恢復過來了;但另一只,則在放出來之後食欲不振,情緒低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死去了。心理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受到折磨的動物死亡原因不是生理上的痛楚,而是無助的情緒和控制感缺乏的原因。 那麼如果沒有了控制感,人會是怎樣?心理學家當然不能通過把人綁上後通過電擊來觀察,小動物可以借研究之名虐待,但把人綁起來卻是犯法的。然而這個問題也難不倒聰明的心理學家: 研究者來到一所療養院,將新來養老院的老人們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給予控制感,另外一組不給予控制感。對于前一組,養老院的院長對老人們說,養老院的各項條件雖然不錯,但他們個人的生活還要自己來負責,楊冪當眾挖鼻孔有些生活上的決定還要他們自己做出。比如,房間如何來布置,電影什麼時候放映,等等。最後院長給每位老人一個小禮物,一株小植物或者一個小寵物,要求老人們要負責照顧好它們。在另外一組中,院長也向老人們介紹了院裡的情況,但只要求他們安心養老即可,其它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包括房間如何布置,電影何時放映等等,都由院裡來安排。最後也給了他們同樣的小禮物,但是,院長強調說,這些植物或者寵物雖然給他們了,但其實根本不用他們自己來喂養,自然有熱心的護士來照看。 結果呢?比起無控制感的那些老人,有控制感的老人生活會更快樂更積極,而且,尤為驚人的是,在院長講話之後的18個月中,有控制感的老人有15%故去了,但相比之下無控制感組老人的死亡率則達到了30%。 控制感對于我們是重要的,但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控制感在哪裡呢? 案例3:我的成長之路 一 一九九一年九月,當我中師畢業,第一次站在一所山村小學的講台上的時候,只有十八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對我意味著什麼。 最初懵懂的喜悅之後,緊跟而來的是沮喪失落,是日復一日的單調乏味。這種沮喪失落主要地不是來自飲食的簡陋惡劣以及飲用水的缺乏,而是來自內心的一種無底的空虛。喜歡讀書的我也漸漸地遠離了書本,喜歡蹲下來吃飯,喜歡坐在農家炕頭發呆,喜歡騎著自行車從十裡長坡上一瀉而下。 我承認,人都有一種惰性,一不留神,便會沿著本能快樂地下滑。但我畢竟有過夢想,有過寒窗苦讀,而長期的讀書又給了我一種悟性,讓我時常反思自己的人生。在無數寂寞的夜晚,我躲得過炎熱寒冷,卻躲不過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拷問。同時,文憑過低又讓我自卑而恐懼,為了擺脫恐懼,我選擇了進修。 我選擇的是地理專業,但是經常讀的是文學作品,經常在早晨或者傍晚走上陽台大聲朗誦。來教育學院的大都是混文憑,沒有幾個是為了讀書,為了不讓自己偷懶,我堅持洗冷水澡,堅持記日記,甚至在日記本的每一頁都寫上今天你做到了嗎幾個字,如果沒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個耳光。畢業後,我被分到了一所鄉村中學任地理教師,然而就在那一年,初中地理不再會考,在以應試為導向的體制環境中,我的工作已經意義不大了,即使我做得很好,在縣上的教學大獎賽中獲獎。生活總在重復,我又沿著慣性往下滑落。在這所鄉村初中裡,打麻將,談話莊稼以及家長裡短是是基本的精神狀態。我學會了打麻將,一玩就是通宵。不但如此,星球電子遊藝場還經常喝酒,每過一陣子,總會讓一個學生拉著架子車來拉啤酒瓶。因為在自己的家鄉,家裡還有三畝地,也經常回去做點農活,日子又一天天地過去了,讀書也漸漸變得遙遠。 感謝少年時代的自由閱讀,它在我心靈中播下的種子是那樣的頑強,仿佛火種,不斷地在人生最微弱的時候把我點燃。對未來的茫然和恐懼讓我很難一直安于這樣的生活,我又開始進軍本科了!這,大約就是無權無勢的人家的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不過這次,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中文,把一尺多高的書在四十天裡反復地翻,每天晚上一兩點鐘才休息,有幾次居然看了個通宵。那次成人高考中文專業專升本,地理系出身的我,成績在陝西省名列第一。 在省教育學院讀書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時期,我就像《莊子·秋水》中的河伯,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我開始了急切的、無目的的但又繁忙的閱讀。《讀書》《南方週末》等報刊我這時候才首次看到,許多學科的優秀書籍讓我癡迷不已,我感到自己精力十足,幾乎想在自己知道的每一個領域都找一些好書來讀。而且非常幸運,我們這個宿舍有些特殊,喜歡學習的人比較多,彼此之間的交流碰撞也非常多,我的許多重要的觀念幾乎都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了。 感謝陝西教育學院,雖然它的圖書館非常的簡陋,藏書也不多,但它還是為我打開了一片新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了書籍的魅力,也為我的閱讀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漸漸地明白,對于一個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來說,沒有比閱讀更重要的了。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會使一個人終生受益。 等到離開教育學院的時候,我已經約略知道自己以後應該讀哪些書了,更重要的是,我有緊迫感,我的認識逐漸明確,明白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且主要地不是就業的需要,而是生命的需要,終身學習的觀念已經確立了。 是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哪怕是晚年,都能夠不斷地去讀書,不斷地超越自己。 二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真正的教學生涯是從高中才開始的。 教院畢業,系主任希望我留校任教,留校之外,還給我推薦了幾所師範學校,但不願意送禮的我,最終還是不得不回到家鄉,在陝西省乾縣第一中學做了一名語文教師。因為我沒有讀過高中,所以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分不清楚單句與復句,應付不了層出不窮的高考試題。最為尷尬的是,喜歡詩歌的我,經常在詩歌鑑賞試題中栽跟鬥。在學校讀書時專業課一直高居前列的自尊的我,第一次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我漸漸明白,或許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障礙賽,需要不斷地跨越自己。昨天的成績不能代替今天的努力。好強的我,開始渴望新的超越,渴望能夠非常自如地站在講台上。我又開始了大量的閱讀,開始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研讀。但是這時候,我已經不再經常進行散漫而無功利的閱讀了,我開始有目的的讀書,開始以教材為圓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始把每一篇課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拓展性批判性研究。漸漸地,我的課堂有了生氣,我也在這所等級森嚴的學校裡,由普通班到重點班,由重點班到實驗班,最後到青雲班和火箭班。2001年的時候,我已經是這所學校裡最優秀的青年教師之一了。在我自己進行的問卷調查中,許多學生把我視為他們遇到過的最好的語文教師,那一瞬間,我是何等的幸福!雖然我沒有什麼榮譽頭銜,雖然我的職稱還只是中三,但是來自學生的肯定,難道不是對我的努力的最大獎賞? 我記起了一九八八年,作為那一級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之一的我走進中師的時候,心中充滿著無奈。沮喪的同學中流傳著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我現在回過頭來審視,方才明白,對命運的過早抱怨或者說詛咒其實是衰老的表征,真正的強者是不抱怨的,命運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鷹,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扔到大海,他就做鯊。 我漸漸地恢復了自信,而且開始渴望新的成長,渴望不斷地超越原來的自己。在我看來,人生就是這樣,必須不斷地把自己打回原形,打回起點,然後重新開始! 三 2002年,正是我做語文教師感覺最好的時刻,發生了一件事情:我的一個學生被開除了! 這個學生叫嚴亮,是一個行為習慣和成績都不太好的學生,我一直很頭疼他,但私下裡關系還是不錯的,覺得他為人善良,重感情。 過了兩週,開學典禮的時候,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教導處的幹事告訴我,學校要處分一批學生,嚴亮在開除之列。我聽後如五雷轟頂,載27人船只翻沉因為我知道在高三開除一個學生,將會給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且處理我們班上的學生,事先居然沒有跟我打招呼!在領導還沒有宣布的時候,我跑上主席台,反復向領導解釋,要求暫時不要公布對嚴亮的處分,但遭到拒絕。 開學典禮之後,我很快地打了一份《關于請求撤消對嚴亮同學處分決定的報告》,交給了校長,但據說是行政會研究一致通過的,而且為了保持校紀校規的嚴肅性,凡是發出的處分決定,一律不做任何改動。校長進一步做了解釋,說現在上網的學生比較多,學校準備殺一儆百,正好嚴亮碰到槍口上了。 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而且對嚴亮的這個傷害是由我直接造成的,並且無法挽回,我的良心一直在經受折磨,這一事件也成為我最終離開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 四 2002年九月九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的電腦上網了! 最初的網絡生活是快樂而墮落的,我沉迷于與陌生人的網絡聊天中。後來又去一些文學網站看作品寫評論,很快就交到了一批筆友。但網絡真正影響我卻始于論壇,特別是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語文論壇和新教育在線。 2003年5月5日,我正式登陸教育在線,(現已經改名為新教育在線)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對于我的意義。 那時候教育在線已經很火爆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置頂帖DD《我的自留地》,是李鎮西老師的。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但是論壇上卻到處逢人說鎮西,自然起了好奇心,開始讀他的帖子,包括一些文章和實錄,讀完以後,直覺得沮喪到了極點!(我讀到好文章的自然反應)而立之年的我,從來沒有認真地考慮過教育,總以為多讀些書,越雜越好,就可以從容地應付學生了。不知不覺地,和許多網友一樣,李鎮西老師輕而易舉地成為我心目中的大師。 教育在線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突然看到了另一個世界,那一段日子,我所有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網上,貪婪地瀏覽,認真地回復。許多的信息在交流,許多的觀點在碰撞,我的視野被打開了,對教育教學有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自覺,有了許多以前從沒有過的思索,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幾乎不動筆,也從不發表文章的我,居然在短短三個月內,敲了大量的帖子或者文章。 初入論壇的我是張狂的,鋒芒畢露。現在想來,我更多地是在表達自己,而這種表達最初對我是有益的,因為鄉村中學太偏僻,而我又太孤獨,在這種缺乏同道的日子裡,我已經壓抑了太久。另一方面,我雖然喜歡讀,但卻懶于動筆,而論壇的互動性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寫作興趣,一篇又一篇帶著我的思考的帖子被敲出來了,許多稍縱即逝的想法被我捕捉到了,在短短一個時期內,我居然可以保持每天數千字的寫作量,在此後的一年之內,有五十多篇稿件被採用並有一部分被轉載,還為兩家教育媒體撰寫專欄。 更重要的是,在網絡中,我認識了一批和我一樣在苦悶中獨行的同道,大家依靠網絡相互支持,借助文字相互取暖。資源網的溫馨如家,其樂融融,教育在線的激烈犀利,激情飛揚,一個如鄉村,一個似都市,深深地影響了我,到現在,那些網友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實際上是在彼此分享對方的思想甚至生命,這種相互啟發,相互切磋,相互鼓勵已經形成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並支撐著我。 在進入論壇以前,我雖然已經被學生認可,長江三峽大壩被領導視為骨幹,但網絡讓我明白自己原來只是井底之蛙。或許在每一個人的骨子裡,都混合著自卑與自傲兩種情結,我也是如此,鄉下人的自卑與山大王的自傲同時在起作用,而這兩者都來自于對外部世界的無知。網絡為我打開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這力量給我自信,這局限促我改進。上網之前,我是非常鄙視教育理論的,以為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做個語文教師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要多讀點書,上課的時候內容豐富就夠了。但網絡改變了我的看法,許多優秀同行的課堂實錄裡所滲透的新鮮理念,極大地吸引了我。我開始了如飢似渴的網絡閱讀,特別是正面交鋒,而這種交鋒又促使我去讀一些理論書籍來充實自己,不知不覺中,我一年內所讀過的教育理論著作及文章是我此前十多年總和的幾倍!說來可笑,教了十來年書了,只是在上網之後,才有了明確的專業意識和專業化追求。 比這更重要的,是我漸漸地領略了網絡的真義,體會到一種網絡精神。在我的理解中,所謂的網絡精神至少包括民主、尊重、奉獻。在這個虛擬的社會裡,民主意識很容易得到普及,而要在網上建立一種霸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真正尊重別人的網友才能夠最終得到尊重認可。網絡的公共性又使得豐富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無私的奉獻上,我們在這種奉獻中表達自己,豐富自己,而一個人奉獻越多,他可能從網絡中獲得的也就越多。而且這種民主、尊重、奉獻的意義一天天地潛移默化于我的大腦中。我承認,正是在網絡中,我對于民主的理解逐漸加深了,而民主意識的形成又促使我去反思日常教學中的專制因子,反思師生關系。 這些反思最終形成了我的一些基本理念,我開始堅定地認為,民主,才應該是教育的核心,我們的教育最終應該培養出真正具有民主意識的現代公民!這一點,也應該是新生代教師的核心任務。雖然新生代這個概念還存在爭議,但我比較認同並開始自覺歸屬。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越來越具有一種使命感,一種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知識分子的責任在什麼地方?除了傳遞知識,守護人類核心價值觀等以外,最重要的我以為是一種批判精神,一種反省意識,一種對于社會問題的強烈的責任感以及敢于擔當的勇氣。一言以蔽之,精神自由與人格獨立,應該成為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品質。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必須具備起碼的良知,高尚的人格,清潔的精神,具備對于整個社會的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些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如果僅僅為了應試,只能稱作教書匠,而不能稱為知識分子,只能稱為經師,而不能稱為人師。對中小學教師來講,這種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教育情懷。對教育現實的激烈批判,對自身教育教學過程的深刻反省,與應試教育的適度對抗,對于教育理想的執著堅守,對于應試時代教師尷尬命運的勇敢擔當都是教育情懷的具體表現。 要求中小學教師完全對抗應試教育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個具有教育理想主義情懷的教師,他會自覺地拒絕世俗強加于教育的種種枷鎖,會在應試的夾縫中為孩子將來的成長爭得盡可能大的一片天空。而千千萬萬具有教育理想主義情懷的教師則完全可能形成一種合力,形成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從批判走向建設,最終影響和改變中國教育。長久以來,我們正是因為過多地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才使得應試之風愈演愈烈!我相信,只有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逐步地覺醒過來,意識到自己對于教育的這一份責任,才能夠最終匯成滾滾洪流,衝破應試的藩籬,為教育爭得一片光明的未來。 假期到了,在大學讀書的學生一撥一撥地來看我,他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老師已經變了!而且我也感覺到,我身上這種奇異的力量仍然在影響著他們,網絡讓我有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三、討論: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人與人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那麼多的差別。 有些差別是可愛的,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嗜好。有些差別是有意義的,比如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這種多樣性,可能會導致人種的退化。 但是,承認差別的可愛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差別都是有意義的。總有一些差別,它的別名叫差勁。有些人太優秀,有些人太差勁。那種太差勁是人格的不健全,它顯示為精神上的殘疾。那種差勁絕非簡單的差異,而是人種學上的進化與退化的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人與人的差距會在很多地方顯示出來,但根本的差距,在于人的主動性的強弱程度。凡人都有主動性,人不可能完全沒有主動性。凡是生物,都有主動生長的原始力量;但是,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強勁,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差勁。強健的主動性使某些人總是能夠努力克服障礙與困難;差勁的主動性使另一些人長久地受挫與受難,這些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當我們理解了人的主動性所蘊涵的力量,我們就會明白:教師的成長意味著什麼?同學的差別究竟在哪裡?為什麼有人會呼喚賜予我控制感? 主動性太重要了,它是《週易》的核心精神。後來梁啟超把這個核心精神引入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所謂自強不息,實際上就是主動精神。我寫過一篇文章:《獅子的性格》。這篇文章實際上就談論這個主題。中央電視台有一個節目:《狂野週末》。在那裡面你可以看到獅子、老虎捕獲獵物的場景。獅子、老虎追趕獵物的姿態是很美麗的,但是,還有一種美麗,就是兔子、梅花鹿為了不被獅子、老虎吃掉,它們不斷的奔跑。《狂野週末》裡面曾經有一個鏡頭:獅子選好了獵物追上去,它的獵物是梅花鹿。按說,梅花鹿奔跑的速度不如獅子快,但是,這只梅花鹿逃脫了,獅子無奈的站在那裡。 德國人尼採說過一句話。尼採說:一口好牙,和一個強健的胃,這就是我對你全部的期待。這樣看來,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有主動精神、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呢?第一,要有一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夠咬碎。第二,要有一個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後吞下去,把它消化掉。就是說,你遇到了困難,要用你的自強不息把它咬碎,要用你的厚德載物把它消化掉。教師可以通過行動研究的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行動研究具體包括教師學習、教師研究與教師發表。在教師學習—教師研究—教師發表三個要素中,教師學習是教師研究的基本前提,教師發表是教師研究的動力(但不是目的)。 如果沒有教師學習,教師就不可能獲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眼光。教師的行動研究將不會啟動。 如果沒有教師發表,教師就不可能獲得他人的建議和意見,行動研究也就不會走得太遠。第一節教師學習 當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當然可以通過自我反思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只是有時候,教師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並不能解決問題。當教師憑借個人經驗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要獲得他人的經驗和智慧的支持。他人的經驗和智慧往往保存在專家、書本或圖象中。教師可以通過拜師、閱讀和研修等方式獲得專業支持。一、解釋:拜師、閱讀與研修 人類的學習往往始于模仿,拜師實際上是一種榜樣與模仿的經歷。 模仿往往局限于臨近的智慧。除了臨近的智慧之外,尚有一種遠古的智慧。閱讀使人對遠古的智慧的領會與借鑑成為可能。這種閱讀既包括讀書,也包括讀圖,比如觀看教育電影、教育錄像。 1.拜師。學問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業水平和業餘水平是有差距的。如果教師不具有專業水平,他可以謙虛地向專家請教。 教育領域的專家並非那些大學的教授或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就某個學科教學而言,真正受歡迎的專家往往是那些教研員或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 專家的建議是重要的,而且那些重要的建議往往以非語言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表達出來。 教師的成長可以有途徑,但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學習大量地充滿默會知識和隱性學習。師傅帶徒弟是傳統而有效的隱性學習。 少有人懷疑師傅帶徒弟的意義,不過,真正願意拜師的人也不會太多。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謙虛地拜師?韓愈早窺見其中的秘密,以《師說》發出絕唱: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539走勢分佈圖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楊冪當眾挖鼻孔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2.閱讀。中小學教師總是很忙,忙得幾乎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教師曾經是讀書人,一旦做了教師之後,卻少有人還在延續讀書的生活習慣和保持讀書人的身份。 不過,總是有人在堅持閱讀。這是整個教師群體的希望。 好老師之所以好,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壞老師之所以壞,也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雖然偶爾會出現一些令人尷尬的現象:某個教師酷愛讀書,但這個教師上課效果比較差勁,但是,總體上看,一個喜歡讀書的老師,4支刀更有可能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除了讀書之外,教師也應該有一些基本的讀圖。可閱讀的圖像至少包括教育電影、教育電視、教育錄像。 書與圖各有自己的優勢。對于某些教師來說,教育圖像較之教育名著可能更具有可讀性。但是,書本也有它的可愛之處:圖像雖然顯得形象直觀,圖像也因此對讀者構成某種強迫。它是帶有強迫的審美方式;書本雖然不如圖像形象直觀,這種缺乏形象和直觀的書本卻能夠為讀者留出想象的空間。所以,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原著的讀者,再去觀看《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電視劇時,可能會感覺不適應甚至憤怒。 3.研修。除了拜師與閱讀之外,也可以選擇正式的學歷教育。正式的學歷教育常常遭受形式化的指責,但正式的教育也有它的可愛之處:比如,它讓人擁有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這個地方往往是環境優美的大學;它讓人可以傾聽系統的講座,MLB德克薩斯遊騎兵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某個大師。正式的學歷教育的這些好處也導致人才評價標準的制定。人才的評價標準之所以常常看重學歷,這是有理由的。不能說高學歷就一定是高水平的人才,但普遍而言,正規的學歷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是有積極影響的。就中國目前的教師教育制度來看,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報考教育碩士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